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pf.39.net/bdfyy记者陈霄综合身为一个天津姑爷,他一定是幸福的,特别是初二的时候。因为这一天,是天津的姑爷给岳父岳母大人拜年的日子,虽然姑爷们在这一天要使出浑身解数讨好老丈人和丈母娘,但是,就冲着那一碗菜码摞满一桌,可以勇夺天下第一的打卤面!嗨~~让干(gǎn)嘛(mà)都值了!天津地处渤海之滨,海河穿城而过,河鲜、海鲜食材丰富,所以天津捞面卤最好的是三鲜卤。大肉片,黄花菜、木耳、干贝、海米、香菇、冬笋……还得有一大锅肉汤。然后勾上酱油,勾上薄薄的玻璃芡,再撒上一个鸡蛋花,多丰腴的一碗面!但是天津打卤面闻名于全国的不仅仅是这鲜香扑鼻的卤,最讲究的是“四凉”“四热”“四个菜码”!四凉菜多以时令蔬菜为主,土豆丝、洋白菜丝、小水萝卜、蒜苗、菠菜、绿豆芽、胡萝卜丝、白菜丝、黄瓜丝、豆角丝、韭黄等要“抢鲜”吃,还要配上煮青豆、煮黄豆……这些红绿黄橙,颜色要搭配开了才算讲究。四热菜最常见的是:肉丝炒香干韭菜、木樨虾仁、炒黄菜(就是炒鸡蛋)、特别得有一盘糖醋面筋!这是天津人的最爱。天津人吃面必须就蒜。春天是吃捞面的最佳时节,因为宝坻四六瓣新蒜上市,有了新蒜,面条味道更佳。冯巩在《没事偷着乐》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世界上最好吃的是面,这面里面最好吃的是蒜。”说的就是天津人吃打卤面里配的这个蒜。说到面食,自然北方人有的说: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陕西臊子面等等。但是南方的面呢?其实也有很多厉害的角色,光是那五花八门的浇头就让你垂涎三尺。南方的面跟北方的面有没有什么渊源可说呢?这就带你去看看~大运河把北方人爱吃的面条传到了江南北方人吃面条都是当主食,晚上或者中午,一大碗面条浇上卤,这么当饭吃。但是北方的面条沿着大运河传到了江南,就染上了江南这种纤细的风韵。陆文夫先生有一本小说叫《美食家》,书里有个吃货叫朱自冶。他大清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跑到朱洪兴吃头汤面。为什么要吃这头汤面呢?在江南的面馆里,煮面总是“千碗面一锅汤”,多少人来了都是这一锅汤来煮,其实用不到一千碗,煮上几十碗,那汤基本上就成浆糊了。讲究的人一定吃这大清早起来清水煮的第一碗面。清爽的一天就从这一碗面开始了。江南的面,讲究都在浇头里。据说在苏州,爆鳝、虾仁、焖蹄、素鸡……光浇头就有八十多种。这浇头也不仅仅是直接浇到面上。如果您要真到了面馆,想吃上一碗顺口的头汤面,不妨跟朱自冶学一学:“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过桥、硬点。”这一连串的暗号其实讲的是:清炒虾仁本来是炒菜,在这儿作了浇头,所以要清炒虾仁一碗;宽汤,要宽汤大煮;重青,搁的青葱要多;重浇,浇头要足;过桥,浇头别给浇在面上,单盛一小碗。这吃的时候,把那面从大碗里头挑到小碗里头,就着这个虾仁吃,在两个碗之间拿面搭了一座拱桥。硬点,是为了让龙须面口感更好。您看这多讲究!修灵渠的馋嘴秦军成就了驰名全国的桂林米粉面条沿着江河走,咱们再看看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漓江和湘江的水域。民间有传说,秦始皇从咸阳来到桂林的漓江边,看见江里的大鲤鱼,食指大动,命人捕鱼取须,丢到水里煮熟,连吃了十天半个月。漓江里的龙王爷可受不了了,赶紧幻化成人形,将大米研成浆,漏成米粉给秦始皇吃。滑滑溜溜的米粉就像鲤鱼须子一样,让人吃得非常痛快。传说自然不可信,但桂林米粉的发明,跟秦军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还有种说法:几十万的秦军从陕西长途跋涉到桂林,思乡的心牵动着思乡的胃,吃惯了面条的汉子们,只能想方设法磨米成浆,做成面条的样子,假装自己还在家乡。时至今日,米粉已经成为了桂林的命。每天,桂林这座小城都要消耗二十多万斤的米粉。有一位桂林朋友告诉我,桂林人的一生就是吃米粉的一生。取二两成型的米粉半成品,下到开水里,那粉团立刻舒展开来,变成了一窝滚圆滑溜、白润灵动的“鲤鱼须子”。刚冒好的米粉,没什么味道,浇上一勺醇厚浓香的卤汁,滴滴浓香立刻渗了进去,卤汁与米粉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碗老桂林离不开的卤粉。每个下南洋的人心里都端着一碗米粉米粉是怎么传到东南亚的呢?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忽必烈占领了大理,于是当地的人就赶紧逃命。逃到哪儿去呢?顺着澜沧江逃到了湄公河,就一路到了泰国。云南的米粉、米线也就随着逃命的人们一路来到了泰国。您看泰国的米粉里,也就看不见鸡片、肚片、肉片……取而代之的是大虾、青柠、鱼露……酸酸甜甜,成了地道的泰国风味。不光是泰国,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米粉米线。从宋朝末年,很多人不愿接受元朝统治跑到了南洋。再到民国初年,几百万人为了谋求生计,再次登上去往南洋的船……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米粉米线;有中华文化影响的地方,就有米粉米线,而米粉米线就是面条的变身!面条讲了这么多故事,你饿了没有?反正小编是说饿了~要去吃一大海碗三鲜打卤面!三分面,七分菜!菜码满满盖在面上,摆一个五颜六色,万象更新!那么,你呢?今天的你吃了什么面啊?部分来源: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