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焦作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颖)“先把锄头往前送一送,再往里刨一刨,不要扬得太高。”6月2日下午,在马村区九里山小学红领巾试验田里,四年级二班的李娜娜老师一边示范,一边给同学们讲解劳动要领。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拿起锄头,体验着劳作的快乐。
“之前这块土地上我们种了油菜花,收的油菜籽榨了油,老师让我们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做一道菜,他们非常喜欢吃!”正在干活的小姑娘魏子欣兴奋地向记者说。
九里山小学地处马村区演马街道小卢庄村,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秉承“享受魅力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把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精心打造学校劳动特色教育,将校内空地整合利用,于年6月开辟了红领巾试验田,之后又开辟了“小菜园”“百果园”和“百瓜长廊”等特色种植园。试验田和特色种植园作为各班级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由班主任带领同学们种植管理,并邀请家长“农耕顾问”到学校指导同学们耕种劳作,加强家校共育。
“劳动教育不等同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要让学生充分沉浸其中,从劳动教育中汲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品质,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该校校长范彩霞说。
这套“沉浸式”劳动教育如何赋能成长?
课程赋能,寓教于劳。该校精心设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使课堂中的知识与劳动实践操作相结合、主题活动与情景体验相结合,把农业种植知识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农耕传统知识,了解农具的变迁、二十四节气文化;体验农具的使用,学会结合节气务农事。同时,各学科知识与种植有机融合后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书中的理论知识跳出书本活跃起来了。在学校组织主题征文、绘画、摄影比赛中,学生共撰写观察日记余篇,绘制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余张,绘画和摄影作品余份。在亲身体验种植的过程中,学生们磨炼了意志,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塑造了良好的劳动品质。
活动赋能,收获成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于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围绕这一规律,九里山小学在校园里组织了四个季节的主题活动。“春季游园会”上,学校六个年级对应了春季的六个节气,分设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展示台,学生以答题闯关的形式走进每一个展台,体验到不同节气风俗。“夏日瓜果会”上,同学们摘下亲自照顾长大的瓜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制作创意水果拼盘,师生分享,其乐无穷。“秋季丰收节”上,同学们各展所长,精心布展,有的用各种米和豆、树叶等“画”出了一幅丰收画卷,有的用玉米、豆角、花生、辣椒巧妙着装,上演了一场炫酷的“食装走秀”。“冬日美食汇”上,师生齐动手,用收获的蒜瓣制作成色如翡翠的腊八蒜,还用红薯做了拔丝红薯、红薯丸子、红薯饼、红薯蛋挞……“一薯多吃”,孩子们把“土味”红薯玩出了新花样。
家庭赋能,亲子和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二者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该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农忙节奏,要求学生随父母走进田地,帮父母拔草、施肥、浇水、锄地……在劳动中增进亲子关系,感受父母之不易。学校根据家访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在校进行种植劳动的情况,在每个年级评选出“星级小农夫”和“种植小能手”,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种植的兴趣。
“在‘沉浸式’的劳动教育中,孩子们播下种子,用心浇灌、满怀期待,有了点小惦记,多了点小乐趣。同时,也把农耕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让他们知农事,晓农趣,懂农情。改变从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识不得芝麻,辨不得绿豆’的娇弱之态,对家长多了一分理解,对田地多了一分热爱。”范彩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