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智慧:如何巧妙避暑?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
每到夏季,人们纷纷躲进家中,享受空调和风扇的清凉。然而,在没有现代便利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应对高温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智慧的避暑之道。
古人的“冷饮”艺术
古代避暑的方式主要分为吃、穿、住。
在吃的方面,现代人有各种选择,如冰激凌、凉饮等,但这都基于有冰箱的条件。
然而,古人并非没有冰激凌,他们有着自己的“酥山”。
酥山类似于现代的冰激凌,用牛奶制成,加热至融化后淋在冰沙上,冷藏定型,形成小山状。
虽然口感无法与现代冰激凌相媲美,但却纯天然健康。
在古代,平民能享受到酥山已是件十分幸福的事,而贵族早在宋朝就品味到了这份清凉。
古代的冷饮传承至今,如避暑神饮“绿豆水”仍在风靡。
冰块则是通过冬天储存的冰来取得,冰块的保鲜则靠古人的发明——“冰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轻纱薄衣的避暑之道
古代人在穿着上也有着讲究。
虽然看似一年四季都穿长袖长衫,实际上古人非常懂得享受。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虽为长袖,却仅重48克,质地轻薄透气。
古人的衣物采用丝、棉、麻等天然材料,轻薄舒适。
夏日穿着这些天然材料的衣物,不会感到负重感,也不会因高温而难以忍受。
遮阳避暑的巧妙方式
在古代,人们常躲在树荫下或搭建凉棚遮挡阳光,以减轻阳光直射的强度,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种方式直接避免了阳光的直射,减少了热量的吸收,保持了凉爽。
建筑方面,贵族常建避暑山庄,靠山依水,风景优美。
而底层百姓则能通过井下的清凉地下水,打井口在屋内,享受地下水带来的清爽。
扇子、瓷枕、凉席等利器
古人还通过扇子、瓷枕、凉席等小物件纳凉。
扇子在白天是良好的降温工具,夜晚的瓷枕则因其冰凉感,使人夏夜更加清凉。
而竹制的凉席则具有降温透气的特性,为古代人提供了清爽的睡眠环境。
古代人或许没有高科技的避暑手段,但他们智慧地运用周围资源,巧妙地度过了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