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里,是否能看见拔天而盖的大厦
有没有去随处可见的网红店打卡
能不能脱口而出一些搞笑的网络语言
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
是否跟得上潮流要做的事情
但是时过境迁
10年前广州人最流行逛的地方还是老三区
对学生来说最奢侈的7-11的思乐冰和鱼蛋
那时珠江新城还没成为广州的CBD
在十年前,80后是还在满怀理想的读着大学
稚嫩的90后还上着让他们觉得无聊的初中
只是十年过去了,这座城市所有的东西
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变化的速度
却快到我们80、90后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
从充满梦想,到无奈面对现实
从稚嫩青涩到成熟稳重
短短十年,我们似乎伴随着广州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就算时光飞逝
我们每逢看到以前的一些中二回忆
脸上泛起的,总是一些孩子般的笑容
于是小编我,就整理了一些
充斥着我们年轻时候,只属于我们的
中二、美好的回忆
老西关广州,有一种文化叫作“老西关”
我们,已有一种回忆叫作“老西关”
骑楼、麻石路、横街小巷.....
西关的风情一眼就能让我们分辨出来
老人们那这扇子坐在家门口旁
和左邻右舍慢悠悠的扇着扇子聊着天
地上的麻石路除了和谐聊天声
还有小孩子嬉戏打闹的笑声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有的只是开在西关横街杂巷中的“士多”
那时候小编还在读着高中
每天放学都回去士多店买一瓶汽水
除了消除夏天的暑热之外
重要的是能在士多店和同学聊平时看的动漫
喜欢动漫里的哪个人物,喜欢哪个绝招
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身边那个和自己聊着动漫人物的人
有一天会和自己分道扬镳和自己说再见
在放暑假寒假的时候
每隔几天都会听见窗外有小贩在叫卖
磨刀磨剪子的、卖老鼠药的、卖麦芽糖龙须糖的
他们似乎把老西关的巷子走得滚瓜烂熟
每个星期总有一天会在固定的时间听到他们的叫卖声
十年后的今天
西关文化似乎一直在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在西关文化中所蕴含的回忆
却在一点点被这座城市遗忘
潮人潮地除了老西关文化之外
在放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约上几个小伙伴
去那时最时尚、最潮流的地方逛一逛
昔日的“撞人坊”状元坊
▼
无论是下课后还是周末放假
在这里总是能看见穿着校服,结伴而行的学生
现今面临倒闭的越富广场
▼
十年前这里一个20平方的店铺租金要几千一个月
十年后的今天看到的却只有等待出租的空店
已经没有明星再去举办活动的地王广场
▼
这里在以前是最接近偶像的地方
很多香港歌手明星都会选择在这里举办活动
从人山人海的动漫基地
演变成仅仅是2号线换乘站入口的动漫星城
▼
小编家里还有一件初中时候
全班人一起出资做的班服
而做班服的地点就在公园前地铁站的动漫星城
衣服的质量说不上有多好
但是这件衣服所带来的回忆
是这一辈子只有一次属于我自己的一个
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
十年前,这些潮人潮地就是我们经常打卡的地方
贴纸相就是属于我们那代人的自拍照
在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地方早就不想以前一样繁华
这些地方再也不是我们最喜欢来的地方
我们曾经挥霍过青春的店铺或许早就关了
但我们在这些地方的青春回忆
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关闭”的店铺
将军东
香港有深水埗的鸭寮街
广州有中山六的将军东
把将军东说成“熟男天堂”,一点都不夸张
不过,随着广州地铁收回地块
这个广州首屈一指的电器商场
在年11月30日,终究难逃休业清场的命运
大笪地
广州师奶的淘宝圣地
一个承载着地道广味的“平民墟”
拖着妈妈的手逛大笪地,是年轻广州人逝去的童年
“乜都有、益街坊”,终究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湮没
年4月21日,关张撤场,留下无限唏嘘
革新路
“买文具到革新路,东西齐全又便宜”
这一切持续到07年道路清拆扩建
扩建完毕后,往日盛况亦已淡去
到年,文具一条街仅剩8家文具店
拆走的不只是文具街
更是一代广州学生哥的集体回忆
这些地方,无论你有没来过、喜不喜欢
他们已经在广州永远消失了
广府小吃在广州人的心目当中
“吃”一直是占据了广州人心里1/3的位置
早茶、云吞面、老火粥......
有很多广府小吃在美味的背后
充满的是一种种的人情世故和童年回忆
那时候和朋友约出来不是去和什么喜茶、水果茶
而是去品尝广州各地的小吃
两个人什么都不吃空着肚子出门
从海珠吃到越秀,从越秀吃到荔湾
每一种食物都是广州的味道
海珠区的芬芳甜品店
▼
这里的“糖不甩”甜而不漏
有着软糯的口感却一点也不粘牙
越秀区的老西关濑粉
▼
纯白色的粉条,几颗咸萝卜干
成就了这碗来到必吃的“老西关濑粉”
荔湾区的坚记面店
▼
做了几十年的正宗伊面
坚记面店的出品也一直维持着“坚”字
一整天下来
回到家肚子都是被撑得鼓鼓的
叮叮糖
“叮叮——嘡,叮叮——嘡……”
穿过大街小巷,听见“叮叮——嘡”的敲击声
那是用一把小锤敲在弯成马蹄形糖刀上的声音
馋嘴的小孩只要循着声音
就能觅到特别的零食——“叮叮糖”
小锤落下,糖刀切入
貌似坚硬的叮叮糖分成了小碎块
捡一块放嘴里,好甜蜜
云吞皮糖水
连我地阿爸阿妈都未听过
广州失传已久的老传统糖水!
听说旧时经济条件差,物质缺乏
连云吞皮也拿来煲糖水
臭草绿豆沙
绿豆沙有很多搭配,可以加海带
也可以放莲子、百合、薏米
但是传统广东人喜欢在绿豆沙中加入臭草
暑天喝上一碗,清热下火,让人精神一振
没有臭草的绿豆沙,好像缺了点什么
煎堆
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
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但因为煎堆的做法复杂,已越来越少人制作
蛋散、糖环、笑口枣也是如此
竹升面
每个广州人心里都有一碗云吞面
无论是哪家老字号都一定是手工压制的竹升面
这份坚持,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炒米饼
“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特别是老一辈人的心目中
是过年食品的代名词之一,每到过年
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炒米饼
与其说肚子里面的是各色各样的小吃
不如说是对于广州美食的那一种记忆
在现在看来以前那种因为美食而开心的心情
早已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不复存在了
80后已经为人父母、90后也踏入社会多年
再次因为美食而去聚在一起的人早就不见了
或许是要照顾孩子,或许是要加班
因为美食而再次相聚在现在看起来是显得多么幼稚
当年和朋友逐间逐间得店铺还在开着
可是还记得那个在你旁边回味着
刚刚下肚的云吞面的人呢
时间会卷不走美食的味道
但是它卷走了当初和我们一起品尝美食的人
烧烤友情广州人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应该是啤酒西瓜跟烧烤
鸡腿鸡翅玉米茄子生蚝韭菜
香肠娃娃菜排骨秋刀鱼豆干
和广府小吃不同的是
在烧烤面前
你的样子永远都是那么的不修边幅
而坐在你对面和你喝着啤酒的那个人
永远都是那个和你最要好的死党
在十年前的广州
烧烤摊开得满地都是
而十年后的今天因为政策原因
在路边已经很难见到烧烤摊
就像小编和朋友吃了几年的风筒辉烧烤
就因为政策的原因而搬到了室内
虽然说吃是有得吃
可是和朋友在室内吃着烧烤诉说着心事
气氛总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放得开
尽管如此在十年后的今天烧烤摊已经开到了室内
但你只需要要一个电话打过去
当初那个和你一起
喝着啤酒吃着烧烤一起讨论哪个女孩漂亮的人
依然会第一时间赶出来不做别的
还是和当初一样,吃着烧烤聊着人生
西湖夜市
当年的西湖夜市热闹非凡
还记得那条长长的路两边摆满摊档
挂满衣服、玩具而且款式还很时髦
“灯亮了,好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
从高处朝下望,像是一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
把西湖路照成一个梦幻世界。”
年,政府倡导还路于民,拆除了灯光夜市
曾经一眼望去千百家摊档的繁华
灯一盏盏地被熄灭,“消失”在了沉沉的夜色中
市桥西街
这条街承载了一批番禺人在这白手起家
承载了一辈番禺人在这逛街购物成长
一件便宜货、一份街边小吃
一张传单、一声叫卖声
如今也风光不再
还有同样消失的
还有不少的地名、路名
只存在于老一辈广州人、老华侨
老香港、澳门市民的记忆中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可以说是
“千年商都”的代表性地标
清朝时期,这里的白天与黑夜
都是船只的身影和忙碌着装货卸货的人
如今,十三行周边的3条街道
已被改造为步行街
虽然少了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巨商
但却多了一群群坚韧努力的店主
新填地、石岗街、移民市、归德门消失了
永汉路也成了北京路
太平路被叫做人民路
东风路昔日叫德宣路
维新路没有了,成了今天的起义路
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丰宁路、长庚路
以及年后修建的虎长路
统统一条龙改成了“人民路”
带河路,因开拓新马路,成为了康王路
甚至,在广州尽人皆知的越秀南
建的地铁站也莫名其妙叫团一大
(但我还是习惯叫越秀南)
曾经我们走过的地方在慢慢衰落
如今随处可见的网红店就像现在的00后
它们的身影都在逐渐代替我们曾经的位置
一些属于我们年代的东西
也会随着我们的成长渐渐模糊
就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
一去不复返
素材来源:广州精彩生活圈、
广州吃货君、网络等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消失掉
而无数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不管你在广州生活了多久?
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个正在消失的城市
再见,香港代购!
广州地铁1号线沿线美食全攻略!
万,能在广州活多久?看完我哭了…
合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