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小红豆,我也分不清。不过这玩意儿不像野生菌,能放到菜市场卖的,大多都是能吃的豆(野生菌可就难说了)。颜色反正都是赭红色,大一点小一点,圆一点椭圆一点,根据自己所需挑选即可,味道都差不多,只要注意不要把送人的那种红豆拿来吃,就不会有危险。
实话说,对于豆类,特别是这种干豆类,除了打豆浆之外,我一时还真想不起来能怎么做着吃。不过想到它的另一种形态“红豆沙”,脑海里立马翻出了几页食谱来,还真不能小看,人家也是能千变万化着吃的,在你不注意的时候。鉴于赤小豆、小红豆分不清,凑在一起说得了。
赤豆糕,名字很直接,但形态挺多变,有些是表面光滑,油亮亮的团子状物体,有的是表面粗糙有气孔,不规则的长方体;做法也有不同,有的是用煮出沙的赤豆掺着糯米粉做的,有的则是整颗整颗的赤小豆揉进糯米粉里,加糖蒸熟的。
不同的做法带来不同的口感体验,相同点仅在于都用糯米粉和赤小豆为主料做成。
这也分南派北派,南派的赤豆糕是精致的小点心,北派的有可能是松糕状的主食,并且把糯米粉换成面粉。南北派红豆糕都挺好吃的,都是甜的,都不至于做成咸的。
赤豆猪油糕,比上面那位多了三个字,就妥妥变成了长江以南的吃食,一定是用糯米粉而不是面粉做的,赤豆也是煮化了的,而不是整颗的。特点在于拌糯米粉红豆沙的时候,往里融了猪板油,但依然是甜口的,做出来油光水亮的,吃起来甜丝丝的带着一点猪油的荤腻,恰到好处,就我一个咸党也觉得好吃。
赤豆酒酿小圆子,甜度爆表,热量中级及以上的一种小甜食。小圆子指的是小汤圆,比豌豆米大不了多少,方便裹上赤豆泥和甜的酒酿。
做法是先熬一锅赤小豆,熬出沙来,然后放一盖老红糖煮融,加一些干淀粉,搅化,然后把小圆子一股脑的倒进锅里,轻轻推圈,防止粘锅,快起锅前倒入一碗甜酒酿,拌匀了,出锅装小碗,就是精精致致的南方小甜点。吃之前撒几粒干桂花上去,浓稠又香又甜,真真是糖分爱好者的福音了。
赤豆芋头仔,做法同上,只把汤圆换成芋头仔就行了。芋头仔是煮熟去皮再切成小块的芋头,煮不好就会麻嘴,好好一碗赤豆芋仔就成黑暗料理了。
桂花赤豆糊,又一道江南小吃,是一种有着小清新名字,却很能饱腹的糊糊。
做法超简单,所需只是耐心:将煮出沙的赤豆混入糯米粥中继续慢熬几个小时,煮到米、豆彻底融为一体,才盛起来,浇上红糖水(或桂花酱),撒上桂花,开动。
赤豆粽,有里有面。粽子里头裹着的是甜甜的红豆沙,外头点缀着的是一颗颗完整的小红豆,一般需要是用猪油分别把豆沙和糯米都润透了,再包成粽子,得够甜才好吃。对于无馅儿纯白粽,只在表面镶上几颗豆子的,都是耍流氓。
马蹄红豆糕,广东、福建一带的小吃零食。马蹄就是荸荠,但做红豆糕用的是马蹄粉,不是新鲜马蹄。把马蹄粉加水兑浆,三分之一加冰糖煮融,三分之二留用,煮好的糖水浆慢慢注入生浆里搅匀以后,拌入糖红豆泥,舀入模具中,隔水蒸定型,即成。中间省略了很关键的调浆兑浆的步骤,因为我也没做过,只能靠听说来复述大概。
红豆沙,万能的红豆沙,做豆泥月饼、汤圆、豆沙包等等,很多糕团小饼里都要用到它。做法也是一个熬,红豆预先用温水浸泡过夜,然后冷水大小火交替熬烂出沙,过细布筛滤去豆水,只留豆渣,压成豆泥,把豆泥投入红糖水中搅散化开,直至收稠为止,在趋于固化的豆沙里加猪板油,融透,拌匀即可。起锅放凉密封冷藏,做馅儿的时候,取出,直接包进面皮里即可。
红豆沙冰,又名“大热天来上一杯简直爽翻天”。在甜腻的豆泥里混合上沙冰和牛奶,用沙冰的细碎口感,加上纯牛奶的香醇,完美中和了豆泥的甜腻,只剩下满口的香浓冰爽,甜,而不腻,冰,但不过分刺激,贪多一杯也不怕。
红豆冰棒,坚硬如磐石,从小就不受我待见,和绿豆冰棒的待遇一样,还是觉得糯米冰棒好吃。
红豆奶茶,图片仅供参考,即使是选了加红豆套餐,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多红豆!
赤豆饭,或蒸或煮都可以,但豆子一定要提前浸泡一夜泡,不然烧出来的饭就像夹着子弹。
单独的赤豆饭难免有点燥,可以往里加点猪板油,再煮,或者,蒸熟以后拌上橄榄油。照白米饭吃法,配各种家常菜,大碗大碗吃之。
赤豆煎堆,把空心煎堆做成实心,并且填上豆泥馅儿。
八宝饭、八宝粥
铜锣烧,哆啦a梦的最爱,一种缺了红豆沙就做不成的机器猫喂养神器!其本体就是两块像铜锣的圆饼,中间加上甜豆沙,而已啊。
好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此物最相思”里的红豆不是本文里的红豆,不能吃哟,请注意辨别规避。
(图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