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晓千说丨这,是我的乡路
TUhjnbcbe - 2022/3/30 14:34:00
那是一个满载情绪和回忆的地方……离家越久,感慨愈多,你会感慨山腰什么时候有了白色羊群,会感慨路边的小树怎么高了这么多,会感慨这条路怎么会变了这么多......回家的路上,我放大地图想从繁杂交错的线条中找到我记忆中的那个小村庄,可它太渺小了,像是沧海一粟。一望无际的大西北,和它相似的村庄不计其数,或在地图上连它的名字都不存在吧。我的手指沿着一条纤细绵长的河流向南缓缓滑动,那条河是洮河,王昌龄路过时曾写下“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而藏语则称之为碌曲,也就是鲁神之水的意思,由于源头在漒台山北,因此,古时候也称为漒水。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洮河从西倾山东麓出发,由西向东在岷县折向北流,止于永靖,它犹如一匹野马在平坦辽阔的黄土平原上奋蹄疾驰,最后奔汇入黄河。我的手指在地图上抚摸着洮河,在兰临公路旁河流分支的地方,我找到了陈家寨子的位置。我的手指触碰着那个小点,内心翻涌起了一层层波涛汹涌。小时候总觉得陈家寨子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大巴从山脚停下后,需要徒步翻过两座山,崎岖的山路甚至摩托车都难以通行。大伙儿每次都要翻过两座山跑到离村很远的镇上去买东西,生活极为不便,孩子们每次买新衣服、零食都要跟着父母翻山越岭、颠颠簸簸地跑很远的路,而且连吃水都要走过很长的一段山路去山另一侧的河底沟里挑上。那年雨大,山路彻底瘫痪,姥爷作为村大队的队长,立马召集大伙开始商量,决定在山间修出一条公路。于是村里各家各户出财出力,拿着铁锹、斧头和锯子在山间开阔的地方打桩修路,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大功告成。大伙儿都难掩兴奋,于是提议在修好的路口搭上戏台,邀请县城的“梆子”团接连唱了三天大戏。附近村庄的人们纷纷涌过来凑热闹,旁边也出现了小商贩,渐渐的出现了小集市的模样,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集市上一些卖糖人、绿豆糕和冰淇淋的小摊子,小孩从未见过这些,眼神里充满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甜蜜味道。自那以后每逢过节,卖肉、卖瓜果、卖蔬菜、卖衣服的小贩们都会开着车主动来村里做买卖。而山脚下也出现了集市,集市虽小,从南到北一览无余,却分区明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菜摊、肉摊、杂货摊与衣服摊等一应俱全。每到周末的日子人满为患,“撺掇”着集市越扩越大,杂货商店、饭店、理发店、电器店等像是一朵朵野花似的一夜之间出现在街上。交通便利了,当然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姥爷又召集大伙商量着给各家引入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着扁担去挑水喝了。这时的乡路就像个孩童,简陋而窄小。它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名画家,村子就是它笔下的画,慢慢的勾勒出这幅画的内容,最后给画中的人们赋予生命,在思想上点染一抹抹新颖亮丽的色彩。村里自从修了路,大伙儿的饭桌上出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海鲜,孩子们喝到了酸奶和可乐,姑娘们从城里买回牛仔裤和化妆品,打扮得时尚漂亮,到了冬天小伙子穿上了羽绒服,用上了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仿佛一扇大门被那条路悄然打开了。我们走进那个新奇庞大的世界里,像是进入了一个琳琅满目、银光闪烁的宫殿,大家领略了无限的精彩,收获了丰富的宝藏,生存的状态与生活的方式也因此得以改变。一次我回到故乡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绛紫色的夕照辉映着静静远去的河水,辉映着河岸的那条路,路的那头,车越来越多,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鳞次栉比,浩如烟海,一眼望不到头,密密匝匝的广告牌在夕阳下闪耀。这个时候的路就像是一个成年人,稳重而宽阔。如今它几乎变得让我认不出来,它若像人一样有记忆,有情感,也许会看出我的改变。我独自坐在山顶,望着夕阳笼罩的故乡,望着安静平和的路,这条路送母亲去了城市生活、送舅舅去了外面谋生、送我和哥哥去参了军......我心想这里从前“与世隔绝”,现在四通八达,很多年后呢,它可能会成为一座城市。在流转的岁月里,它不断地成长、变换身份。而我们在未知的生活里有得失,有悲喜,无限憧憬地走向美好的未来。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调和着悲欢离合的故事,散发着柴米油盐的气息……


  编:舒正军


  编:王涛 程 铭值班编辑:刘晓千 霍昊源作
  者:郭 昌 张泽颖点击在看就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晓千说丨这,是我的乡路